天天观热点:323.87公斤 我国盐碱地油菜再创高产新纪录

新京报   2023-06-03 21:41:07

盐碱地上种油菜,可以获得高产吗?2023年6月3日,江苏省盐城东台市的一家农场中举行的“油菜盐碱地高产高油技术模式现场观摩会”上,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组织现场测产专家组公布,当地种植的耐盐碱油菜,实收测产结果为亩产323.87公斤,比当地油菜平均单产增加59.5%,预计每亩产油163.17公斤,比当地油菜平均亩产油量增加82.7%,创造了盐碱地油菜高产新纪录。

据介绍,此次测产的“中油杂501”,是一种耐密耐盐碱的高产高油新品种。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摄

盐碱地油菜高产新技术


(相关资料图)

上午十点多,位于黄海之滨的农场中,收割机作业渐渐进入了尾声,2000多亩油菜只剩100多亩尚未收割,这100多亩是农场采用新的“耐盐碱高产高油”技术模式种植的,记者在现场看到,尚未收割的油菜上,缀满了饱满的油菜荚,收获后的油菜籽圆润光滑。据介绍,示范田中种植的品种为“中油杂501”,是一种耐密耐盐碱的高产高油新品种,是“耐盐碱高产高油”技术模式的核心之一,该技术是在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中国农科院创新工程等项目的稳定支持下,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联合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苏州市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协同创新,以耐盐碱耐密高产高油多抗油菜新品种“中油杂501”为核心,集成机械化联合精量播种、密植抗盐栽培、油菜全营养缓释专用肥、绿色综合防控、机械收获等技术研发而成。

记者在现场看到,尚未收割的油菜上,缀满了饱满的油菜荚。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摄

记者了解到,位于江苏东台的示范点,是一片轻度盐碱地,由沿海滩涂改造而成。过去二十多年,农场里长期种植着2000多亩油菜,农场负责人告诉记者,2022年秋冬播种时,这里的200多亩油菜地采用了新技术模式种植了新品种。

经过一个冬天和春天,新的品种和技术取得了明显成效,实收测产的结果显示,新品种比原本的品种增产近六成,预计亩产油量约163.17公斤,比当地油菜平均亩产油量增加八成多。

江苏东台耐盐碱耐密高产高油油菜收获。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摄

1亿亩盐碱地可种植油菜

油菜是我国第一大油料作物,占国产油料作物产油量的半壁江山,在保障食用油供给安全中占据核心地位。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其中,不与粮争地的油菜扩种,对提高我国油料自给率意义重大。

油菜是最具耐盐碱性的作物之一,而我国目前拥有各类可利用盐碱地资源5亿多亩,是国家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其中具有农业利用前景的盐碱地总面积1.85亿亩,而可用于油菜生产的面积在一亿亩左右,推动“耐盐碱高产高油”技术模式在盐碱区应用,以我国当前油菜平均单产140.3公斤/亩,含油量44%计算,将年增加菜籽油供给约617万吨,使食用植物油自给率提高14个百分点左右,对推进盐碱地生态修复与农业绿色循环发展、保障我国食用油供给安全意义重大。

“中油杂501”是油料所王汉中院士团队历经10年攻关选育而成的优势品种,水培下耐盐碱能力高达6‰以上,区试(种植密度每亩2万株左右)平均亩产213.11公斤,比对照增产12.66%,含油量高达50.38%,平均亩产油量比对照增加26.93%,配套密植高产新技术,2022年“中油杂501”在长江流域油菜主产区湖北襄阳创造了亩产419.95公斤、亩产油量211.57公斤的纪录。

探索盐碱地利用的可复制模式

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孙坦在观摩会上表示,从2013年起,中国农科院在全国牵头开展了油菜绿色高产高效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通过集成一批先进适用技术,构建一批高产高效模式,建立一批试验示范基地,打造“田间课堂”等科技服务品牌。今年5月,中国农科院又联合国内18家盐碱地科研院校企业等优势单位,共建了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中心聚焦盐碱地生物育种、产能提升和生态化利用三大关键领域,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培育耐中度盐碱的粮油、饲草、特种经济作物新品种(系)80个以上,推广耐盐碱作物新品种3000万亩,带动1300万亩盐碱耕地质量普遍提升1-2个等级,单位面积综合产能提高25%以上。

油菜盐碱地高产高油技术模式观摩会现场。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摄

孙坦介绍,“油菜耐盐碱高产高油技术模式”的应用,克服了盐碱地出苗难、经济产量低、机械化难度大的关键问题,实现了盐碱地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修复相结合的目标,为“以种适地”盐碱地治理和利用、保障食用油供给安全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综合技术解决方案。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编辑 唐峥 校对 李立军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